「鄉村旅遊與社區發展」為本計畫課程,課程重點為了解鄉村社區如何發展ESG遊程,以利未來與企業端合作,達成社會面、經濟面及環境面永續發展之目標。為了讓學生了解現代ESG於相關企業的施作方式和流程,本課程由黃性男老師進行成功的企業案例分享,另外也讓同學發想ESG之可行產品以及ESG遊程的規劃與實施。
雲林古坑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竹子稻草等剩餘資材可製成燃料棒,透過熱能及烘乾達到發電效果。課程詳細講解了如何透過循環農業的方式減少浪費和碳排放,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另外,老師分享的農業剩餘平台,是可以解決農業生產過剩和資源浪費問題的一個創新做法。這些平台通常會將農戶的過剩農產品集中起來,通過線上銷售或者捐贈的方式,讓這些農產品有更高的利用率,避免浪費,達到資源最大化。
接著,老師分享了木醋達人的案例,在「用廢木創造破千萬年收的創業家!愛地球才可以賺大錢?」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創業家利用廢木材甚至是廢棄球棒創造了多種環保產品,包括家具、裝飾品以及設計感性的生活用品。不僅展現了廢棄物利用的可能性,也反映了他對環保的承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而每個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實現了破千萬的年收入。木醋達人也運用小花蔓澤蘭-一種破壞性的外來植物,透過將其清除並製作成防蚊液,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頭城農場的案例分享中可以看到頭城農場透過有機農業的方式,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並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也積極參與綠色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陽能設備等,頭城農場也致力於推動教育活動,讓遊客、學生和當地社區能夠參與種植與生態保育體驗,進而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和永續發展觀念。
在問卷回饋中,大部分同學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利用舊木棒回收後製成的木頭椅子,不僅外觀獨特質量更是沒話說,且也在老師的分享中了解,原來棒球椅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球隊以及如果加上有球員的親筆簽名更是能創造無限的商機。而在各組合作的場域中有哪些可能發展的再生產品?的問題中各組都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在綠田農莊,在甘蔗榨汁完後,甘蔗渣可以拿來堆肥,或是可以製作成托盤、吸管、或是餐具,又或者其他場域有種植咖啡,剩餘的咖啡渣,還有農場的香草都是可能發展的再生產品。 本活動共有24位學生填答回饋問卷,平均分數為4.8分,各題勾選次數、平均分數如下表:
題目 | 勾選次數 | 平均 分數 | ||||
5 | 4 | 3 | 2 | 1 | ||
1.整體滿意度 | 20 | 4 | 0 | 0 | 0 | 4.8 |
合計 | 20 | 4 | 0 | 0 | 0 | 4.8 |
註:5=非常滿意、4=滿意、3=尚可、2=不滿意、1=非常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