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學期「永續環境發展」課程第11周(4/30),在進行炭化稻殼體驗之前,想先讓大一學生認識「宜蘭在地有機小農」如何進行友善農場,以及相關的生態農業概念。本週規劃到內城生態農場進行「田邊講座與體驗」,邀請默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林芳儀博士演講分享「生態農業實例–農田裡的科學計畫」。芳儀博士在2013年與先生到宜蘭租地種田,因著他們的生態研究背景,在農田裡實行一系列科學試驗,因此自稱「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團隊於2015年發起「福壽螺退散計畫」,鎖定農夫的頭號公敵-外來種福壽螺,在田間開始進行「福壽螺防治的生態研究」。 芳儀博士向同學們分享早年農人為了抑制福壽螺,許多友善小農會使用「苦茶粕」來取代化學農藥。苦茶粕是茶樹榨油後剩下的殘渣,雖然對人體無害,但在抑制福壽螺的同時也威脅農田裡其他「水生生物」存活,對於生態跟環境其實並不友善。因此,為了落實友善環境的理念,芳儀博士以科學實驗的精神與生態研究方式,企圖找出更友善防治福壽螺方法。福壽螺入侵到台灣年代久遠,其實已有部份台灣原生種會捕食它,目前他們團隊觀察到「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彩鷸、柴棺龜」等都會吃福壽螺;此外,埤塘或灌溉水圳的魚類-牛屎鯽(高體鰟鮍),亦會捕食福壽螺「幼螺」,這表示若能將農田週邊的生態維護好,這些吃螺的生物們能幫忙抑制福壽螺對秧苗的危害。因此,農田裡的科學計畫2018年發起「深溝釣魚大賽」,以競賽形式進行「公民科學生物普查」,利用物種辨識「iNaturalist(愛自然) APP」,以「探索、拍照、上傳」三個步驟完成調查,希望更加了解深溝週邊的生態與物種。至2023年已累積了近千筆觀察紀錄(包含魚、蝦、螺貝類等),約70個物種,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紀錄。 芳儀博士向同學分享另類觀點,除了「用天敵防治福壽螺」以外,改變稻米的種植方式,從傳統小秧的方式改為「種植大秧」,亦能降低福壽螺危害。插秧若改種大秧,其根莖更為粗壯,能有效抵擋福壽螺的啃食,並以少株培育方式,減少秧苗的競爭,並透過高水位管理抑制雜草生長,有助於大秧快速定根、縮短成活期,因疏植間距大,降低病害發生,不僅讓水稻植株更強健,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是一種「雙贏」的新種植思維與策略。而芳儀博士更笑稱,他們將生產的稻米包裝命名為「哈螺米(Hello Rice)」,希望透過這樣「稻米與螺共生」故事,吸引更多消費者「有意義地購買」他們生產的稻米,讓友善環境的農作模式能永續經營,且希望將大秧種植理念推廣給更多農民。 進行約1.5小時的室內課程後,芳儀博士帶著學生走向戶外,到已設置陷阱的埤塘看看「漁獲」如何。在一處不起眼的埤塘中,陷阱打開放入水桶中是數十隻色彩斑斕的牛屎鯽!同學們非常興奮,可以在野外水域中實際觀察到如此五彩繽紛的原生種魚類,而芳儀博士也帶領大家使用手機「iNaturalist(愛自然) APP」,將捕捉到魚類拍照後上傳辨識物種。
同學們對本次校外活動留下深刻印象,活動回饋心得如下(S1、S2…為學生代號):
S1:我印象最深刻是農耕時與福壽螺共存的種植方式,在我以前的認知中,福壽螺就一定是很難清除且只是有害的入侵物種,雖然知道什麼是福壽螺,但其實對福壽螺的特性習性不了解,也完全沒想過換個想法其實就能解決問題,只要用大秧苗的水稻,福壽螺反而能幫忙清除掉其他的雜草,讓我對事情的看法改觀,各種生物本身也沒有什麼一定是好是壞,而是要看怎麼去管理,方法用對了就能不使用對生態環境傷害很大的化學藥劑,同時又能保持一定的經濟利益。
S2:我最有印象是最後走出外面用iNaturalist APP去看魚的物種,一開始我不太相信這種App,因為之前有下載過類似植物辨識的,他都亂偵測,覺得挺不靠譜的,後來發現這個東西還蠻準確的,而且如果拍照上傳還會留有紀錄,就覺得是特別專業的東西。如果以後想查詢物種,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方便的工具。還有講師的捕魚陷阱真的很酷,原本空的桶子突然變成一桶好幾十隻魚,而且有一隻的顏色鱗片特別美麗,藍藍粉粉的。
S3:在戶外池子看到牛糞鯽的時覺得滿神奇的,兩三種花色鱗片散發著藍紫紅相間的顏色,我覺得滿漂亮的。而這種魚類還有當天在水溝看到的螺就是內城和深溝水質維持的不錯的證明。…芳儀老師的團隊還以福壽螺為主題生產出來的米,相較以往的苦茶粕驅逐更以共生為主題,找尋福壽螺喜歡的米糠做誘捕。後面也介紹釣魚比賽,協助物種數量調查。我們需要慢慢推廣不管是環境水質或者是土地資源都好好保護才能長存。
S4:我覺得芳儀博士跟我們說的「生態農業」,透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去思考以後智農畢業,對農業也有興趣,就要看要往哪方面進行研究等等的;再來是福壽螺hello rice,我覺得這個部分是一般人不會想要去研究的,畢竟福壽螺對於稻米的影響非常深遠,謝謝老師讓我們有機會來到內城,也讓我看見原來宜蘭有做這種友善農業,希望以後還有更多的參訪機會,認識不一樣的友善農業,為農業盡一份心力。
S5:從一開始的生態保育簡介到福壽螺的生態防制法與生態給付、生態薪水以及有機補助等等,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存在,最印象深刻的事是到戶外捕捉高體鰟鮍又稱為「牛屎鯽」,是福壽螺的天敵以及最天然的防治辦法,從老師的簡報裡認識這種魚類,到實體看到、拍照與認識這種魚,和如何復興這類魚種來防治福壽螺,還有從老師那邊借魚網讓我們實際在溝渠「體驗撈魚」,雖然沒有抓到牛屎鯽,但是有抓到幾隻吳郭魚,也算是不錯了。在學習知識的其中加入實際操作遊玩的體驗,令這次學習的內容更加深刻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