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地點:宜蘭大學、綠田農莊、綠能友善農場、可達羊場、鴨寮故事館、梅花湖休閒農場、神隱村農場、東風休閒農場、銀山果園
「環境教育教學法與活動設計」以四合一方式授課(包含校內師資授課、業界師資授課、實務參訪及實務小專題),透過與業界的互動及實作,展現實務專題學習成果,回饋給業界。於109年12月19及25日辦理課程成果發表會,同學利用於課堂上所學之環境教育相關學理及活動設計法,與業者合作設計出之環境教育活動,協助合作場域創造新的經營思維。本次成果發表與以往有所不同,成果發表場地不再是校內,而是在各組合作之場域內實施成果發表。各組將這次課程所設計之活動成果完整的於合作之場域中呈現,每組所設計之活動皆富有各組的特色,藉由活動傳達的知識、理念以及概念也都有所不同。
場域議題:
宜蘭縣政府為提升休閒農業場域的服務品質,每年辦理宜蘭縣優質休閒農業評選,評選包括「綠色體驗」、「綠色餐飲」、「綠色住宿」以及「綠色露營」等項目。本團隊以產學合作方式,導入環境教育課程及食農教育體驗相關概念,培養學生利用人、文、產、地、景等資源,協助在地場家規劃設計能兼顧生態環境與經濟收益的綠色旅遊(包括活動及遊程),引導場家朝向生態友善農業發展,同時學生也可藉此學習如何和在地業者互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將學術領域及務實結合,達到學用合一目的。
解決方案:
學生與綠田農莊、綠能友善農場、可達羊場、鴨寮故事館、梅花湖休閒農場、神隱村農場、東風休閒農場、銀山果園等8家場域產學合作。透過與業者訪談及實際走訪場域進行資源盤點,深入的瞭解合作場域真正需要幫助及改善的地方,設計出適合場域的活動。每一件實作小專題的產出,除了課堂上課吸取專業知識、實務參訪了解業界經營方式外,每位學生至少額外投入20小時深入合作場域,了解場域資源特色與營運模式、深度訪談場域主了解問題,並投入至少20小時於小組討論、共同研擬對策及成果呈現方式。以下列兩組產出作品為例:
1.綠能友善農場–快樂堆肥趣
活動主要以體驗採收、種植蔬菜為主,參與者先體驗採收蔬菜以及親手栽種菜苗並且收集不要的菜葉,以此為切入點,帶出農田廢棄物再利用的永續觀點,學習如何利用這些外觀較差的葉菜來製作有機堆肥,了解堆肥的基本原理以及農業廢棄物回歸土地的益處。
2.神隱村農場-Where are you?神隱の果
學生希望讓參與者了解到不噴灑農藥、化肥是對土地負擔最小的方式耕作,利用神隱村豐富的生態,設計讓參加者將手伸進恐怖箱中,透過觸覺及嗅覺,並搭配作答卡上方的提示,猜出這是農場中的什麼作物,再依照藏寶圖在農場中找出並帶回寶箱及正確答案的作物照片,以活潑刺激的互動方式介紹農場中各式各樣豐富的作物,認識自然農法、友善耕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