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實務」為112-1課程,本計畫延續前一學期教學理念,修課學生於在地國小推廣,帶領宜蘭縣育才國小一年級及三年級之師生進行食農教育活動。第四場以「友善農業」和「棲地破碎化」為主題,向學生傳達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期望學生在小學時期就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培養隨時關注與保護環境的習慣。
課程開始先讓學生們回想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動物,然後引導他們思考人類的生活如何影響這些動物。利用一系列具有衝擊力的照片作為例子,例如一群高蹺鴴背後是即將蓋好的大樓,以及因農藥不當使用而導致死亡的綠頭鴨等,透過這些照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人類對環境的嚴重影響,並希望激發他們去與他人分享,從而提升大眾對當前生態問題的認識。最後,以遊戲方式讓學生更加體會棲地破碎化對生物的影響。遊戲內容設計如下:首先,在稻田中平均放置老師準備的26個動物,然後將房子蓋入稻田中。由於房子的出現,使得周圍的動物無法生存,因此將這些受到影響的動物去除。接著,提出一個問題給學生:有什麼方法能夠將對動物的影響減到最小?活動最後告訴學生最有效的方式是將房子集中蓋在稻田的邊角,形成一條線。這樣做不僅能夠擴大動物的活動範圍,還能夠避免棲地破碎化的發生。 透過這次活動,期許能夠讓學生學到關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的重要知識和觀念,了解到人類的行為對動植物的生存和棲息地造成了直接影響,並能夠透過這次活動啟發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和興趣,讓他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