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與評估」為本計畫課程,課程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於身體各系統的健康檢查與評估有系統性的了解,包括一般常用的身體檢查項目之評估方式以及簡單的結果判讀。本次活動「錯誤姿勢筋腰受害」是要教導同學們如何透過骨骼肌肉的定位及檢測,判斷關節活動度與骨骼肌肌力是否失能或不平衡,活動地點位於宜蘭大學體育館4樓的運動科學實驗室1,同學們可以藉由此活動,結合實務上的評估及檢查,會對於計畫課程內容中的骨骼肌肉系統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及印象。創造出多元學習的風格以及對於健康概念整合知能有更深刻的影響。
本次活動邀請到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陳柏村老師來為大家講解,從良好姿勢的定義開始探討,能夠使肌肉花費最少力氣以及對關節產生最小負擔的姿勢就是良好姿勢,反之,則關節所受的應力增加,過大或累積起來的應力會導致受傷。
接下來是講肩胛與脊椎,老師請同學上台演示,從脊椎的定位一路到肩胛下角的定位以及肩峰的定位,透過觸診以及動作模式做出評估,也透過簡單的檢測來判斷兩側肩膀的肌力是否均等、判斷背部肌肉是否能夠控制好肩胛、前距肌是否正常發力使肩胛落在良好位置。
再來講解骨盆定位,從大家最容易觸摸到的髂前上棘向後延伸髂後上棘,透過觸摸的方式來對於整個骨盆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理解了骨盆在人體的位置之後,便要試著評估與檢查是否在正常位置,人體處於正常位置時,骨盆略帶前傾,意味著髂前上棘略低於髂後上棘,一旦發現差距過大或是反過來的情況發生,那便是有問題產生,即便現在無症狀發生,但經年累月下來還是會影響到身體的,透過骨盆定位的學習,能夠使同學們對於自身姿勢的判斷更加了解。
第四個為對於現代人來說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斜方肌,分別從上中下方向的斜方肌介紹起,上斜方肌的功能是提供人們將脖子固定的能力,現代人經常滑手機出現的烏龜脖的產生,上斜方肌失能就是原因之一,還會衍生出脖子無法側彎的狀況發生,透過量角器等器材可以做出一些簡單的評估,讓同學們更有印象。中下斜方肌的功能是將手臂向後收,做出肩胛收縮的動作,透過徒手的評估,判斷兩邊是否有相同的力量,可以知道兩側肌力有無失衡的情況發生。 最後一個是站姿的評估,從耳垂、肩峰、腋中線、大轉子、髕骨、外踝等位置下去檢查,判斷是否有烏龜脖、骨盆前後傾,駝背等等的問題,站姿的評估是結合前面課程所學的內容,透過整體的評估看出更大範圍的症狀,有了前面的所學,以及在課堂上所學的相關內容,才能更加針對出現問題的地方做更詳盡的評估。
各部位講解完成後也讓同學們嘗試評估彼此的位置,透過老師的講解以及具體的實作,配合貼紙以及粉筆的定位,讓同學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柏村老師也不吝嗇地解決大家的問題及疑惑,像是同學們對於健身知識中,常聽到的肩膀後收下壓,對於姿勢上面的影響有誤解,後收下壓是為了讓肩胛骨回到中立位,而非是要將肩胛骨壓到底,長期來看會造成手部的問題,都讓同學們對於課程內容的評估與檢測有更深入的了解。
題目 | 勾選次數 | 平均分數 | ||||
5 | 4 | 3 | 2 | 1 | ||
1.講師專業度 | 19 | 3 | 0 | 0 | 0 | 4.86 |
2.整體滿意度 | 19 | 3 | 0 | 0 | 0 | 4.86 |
註:5=非常滿意、4=滿意、3=尚可、2=不滿意、1=非常不滿意。 粉專貼文網址:https://reurl.cc/V0mZ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