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學期「永續環境發展」課程第12周(5/07),為了讓學生先對農業淨零有初步認識,課堂中向學生介紹與行健有機合作社產學合作計畫「炭化稻殼 – 實踐農業淨零碳鎖之路」,說明炭化稻殼燒製的流程外,利用炭化稻殼生物炭特性,對固碳、減碳以及改良酸性土壤等農業上的幫助,並可將農業廢棄物(稻殼)再製與利用,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 2消除飢餓、SDG 4優質教育、SDG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和SDG 13 氣候行動」,希望學生對在地農村永續有所認識之外,亦可加深對農業淨零之印象。
接著第13周(05/14)進行「炭化稻殼體驗工作坊」,帶領學生實地走訪行健有機合作社,由合作社洪尚叡經理示範「炭化稻殼燒製過程」,讓學生親眼看見金黃色稻殼燒製成「黑色炭化稻殼」流程,透過五感體驗(用手觸摸稻殼、聞其味道、比較炭化前後的稻殼差別等),讓學生深刻感受進而對農業生物炭加深印象。此外,工作坊規劃「DIY苔球盆栽」實作,將炭化稻殼混製培養土後,讓學生每人親手製一個苔球小盆栽,透過實作瞭解炭化稻殼的應用價值;最後,老師帶領學生到安農溪畔進行生態導覽介紹,讓學生對合作社周邊生態環境有所認識,希望讓他們對農村環境有更深刻的連結。
工作坊結束時請同學填寫「活動回饋表」,同學們對工作坊安排活動覺得滿意,認為體驗行程精彩充實,不只對炭化稻殼燒製過程「無煙無臭」印象深刻,對於炭化稻殼應用於苔球盆栽手作也覺得很新奇,還有成品可以帶回紀念,整體活動滿意度為4.46分(5分量表)。摘錄同學們對工作坊活動回饋如下(S1、S2…為學生代號):
S1:印象最深刻的是自製水苔球和碳化稻殼的燒製過程,稻殼在悶燒時會先採用廢棄物來當燒製的介質,不僅可以解決一些廢棄物的歸屬,還可以讓碳回歸於土壤,實屬一舉兩得!
S2:我覺得自己動手做水苔球這個部分很有趣,可以自己做出一個自己滿意的成品,把一個盆栽結合碳化稻殼,同時也在愛護環境,因此我覺得在這門課我學習到很多有關碳匯的相關知識,手作活動讓參訪不讓如此的枯燥乏味,反而還能激起我們對參訪的期待,同時也特別謝謝老師特地安排這次健行合作社及水苔球手作的活動,這2個活動我都特別感興趣。
S3:最有印象的是做盆栽的時候,因為他是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栽培作物,也不用每天去澆水很適合放在家中養,做的過程中不用太多的藝術成份所以很方便…。
S4:今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手作水苔球的部分,實作講解的步調其實有點快,原理的部分跳過的部分較多,但是整體還是有學習到東西的,製作水苔球的時候因為是親自手作又有成品,印象會比較深刻,也會比較容易記得炭化稻殼的功效,所以我覺得今天的用水苔球作為整個炭化稻殼的總結,感覺還不錯,希望之後也可以有更多這種有成品的實作課程內容。
S5:真的看到用稻穀燒出來的炭有夠酷的,一直以為只能燒成灰,沒想到能在做更有意義的動作。
S6:最有印象的部分是講解燒製炭化稻殼的內容,聽完講解才知道家裡用的和當天燒製的東西是不太一樣的,燒出來的炭化稻殼摸起來手感滿脆的,輕捏就成粉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