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與社區發展」為本計畫課程,課程重點為了解鄉村社區如何發展ESG遊程,以利未來與企業端合作,達成社會面、經濟面及環境面永續發展之目標。本次課程活動日期為113年10月5日至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訪,體驗傳藝中心如何將台灣傳統文化、藝術發展成ESG之活動方案。參訪活動流程如下表:
國立宜蘭大學 鄉村旅遊與社區發展課程參訪行程 | ||
時間 | 地點 | 體驗項目 |
08:20~08:30 | 校門口 | 集合 |
08:30~09:00 | 宜大-宜蘭傳藝中心 | 車程 |
09:00~10:30 | 宜蘭傳藝中心 | 台灣傳統文化導覽解說 |
10:30~12:00 | 宜蘭傳藝中心 | ESG活動(藍染、木工) |
12:00~13:00 | 宜蘭傳藝中心 | 享用午餐 |
13:00~14:00 | 宜蘭傳藝中心 | 傳藝中心ESG簡介導覽 |
14:00~15:00 | 宜蘭傳藝中心 | 自由參訪時間 |
15:00~15:30 | 宜蘭傳藝中心-宜大 | 車程 |
本次「宜蘭傳統藝術中心ESG參訪活動」主要活動內容為參與傳藝中心所舉辦的台灣在地傳統文化導覽,以及另外兩項台灣傳統的精巧工藝(藍染及木工)體驗課程,希望透過有趣輕鬆的導覽活動和課程體驗,讓學生們了解有關於台灣文化。最後由目前推動宜蘭傳藝中心的全聯善美文化藝術基金會進行企業ESG解說,希望這一日遊程中能帶學生了解現代ESG遊程的做法及流程,培養學生ESG遊程的規劃與實施能力。
進入園區後開始進行園區導覽,園區內各式特色文化建築大多不是歷史文物,但完全是以台灣早期村落設計,從建築、城市規劃到人行道磚塊排列等,非常精細且鉅細靡遺的營造出台灣傳統街景的豐饒。場內的導覽人員一一說出我們的建築中藏了多少先人們的智慧: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棟一棟半的紅磚屋相連,半圓形的屋頂,最底處還有著用紅磚砌成的高大煙囪,這叫做目仔寮,溫度沒有像燒瓷的窯那麼高,早期用來烘乾紅磚用的,因為一個一個的窯相連,每個窯上都會開出一個個透氣孔看起來像眼睛,所以叫「目仔寮」。隨後進入有如小村落的地方,停在廟前廣場解說,導覽人員說台灣人的信仰就是道教的眾神,每個村落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不同職業,比如說靠海的村落漁業會興盛,丘陵的村落可能製茶業興盛,而職業就會直接影響信仰,例如漁業對應海上媽祖、農業對應的為神農大帝,每個村落的神明都會呼應各農村的特質。而傳藝中心又是如何呢?導覽人員說到,傳藝中心是以保留各式文化為主,場內的信仰主神是文昌大帝。廟前廣場是這個城市的中心,和廟前廣場相連的三條主要幹道為魯班街、文昌街和臨水街,每條街都有不同的主題。
傳藝中心三條主幹道建築形式多樣,可以一次看到台灣各地文化建築,街道排列也依照台灣傳統風水而設計,三條街道並行呈現「川」字象徵人潮川流不息。除了講究建築和風水這些傳統,街道也有不同的主題,離廟口最近的文昌街,是這個城市的主要活動區,街道上有各式各樣的店家,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這裡都能找得到,是城市中最熱鬧的街道。在廟後的街道名為「魯班街」,以台灣傳統文化工藝為主題,有木工、金工、藍染等特色店家,還有展示館,裡面有許多台灣傳統工藝品,可以說是台灣文化藝術的寶庫!在河畔旁的第三個街道為「臨水街」,建築與旁邊的文昌街有高低落差,所以建築內有大量高低錯落的設計,呈現老街特殊的風采。
園區中還有個紀錄台灣早期居民生活軌跡的地方—「黃舉人宅」,黃舉人宅是傳統三合院形式,陳設許多早期人們生活文物,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隻用藤編製而成的烏龜,這是早期台灣祭拜神民所使用的「柑仔龜」,宜蘭盛產柑橘,每當需要和神民乞求保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時,就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祭品,這項習俗如果今年請走了一隻柑仔龜,明年就要還一隻更大的柑仔龜,是非常特殊且有趣的文化。
園區導覽後,是ESG的體驗活動,此次活動有兩項手做課程,分別為藍染及木工,因此次活動人數眾多,我們分兩邊進行活動:
藍染這項台灣傳統藝術是非常美麗的,將白色布料以各種不同的綁法進行染製,製作出專屬自己的花紋。活動前導覽人員先簡單介紹了藍染中藍色的成分和製作過程,這種染料是使用一種名為大菁的植物製作而成的,經過各種加工和發酵,一缸一缸的染料可以使用約六個月,因為是使用天然的方式製作染料,剩餘的染料可直接回歸土地,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製作藍染的步驟非常簡單,第一步就是先將布使用橡皮筋或棉繩綑綁,綑綁部位在染色的過程中不會有顏色,捆綁好後要到戶外的染缸進行染色的步驟,首先將捆綁好的白布放入染缸中搓揉兩分鐘,再將它拿到流動水下清洗,原先染色時會呈現綠色,經過水流不斷沖洗,染料就會因氧化而變成美麗的深藍色,這個步驟來回兩次,將布攤開晾乾至一到兩天,再清洗到多餘的染料,這項美麗的藍染就完成了。利用這些方法染出自己獨一無二的花紋,非常好玩,所製作的藍染布可以做為手帕或是家中的個性擺飾,非常實用。
木工也是台灣非常珍貴的工藝,木工體驗的DIY是木作筷子,一進到工坊就可以聞到特別濃郁的木頭香氣,整間店以原木色為主,各處都擺放著木作作品,有點像是小型工作室,每個位子上都有工具,分別為鉋刀、兩根長形木塊、粗細砂紙,還有固定用的底座,而開始之前,老師先跟同學們講述了一個概念。
一間店要怎麼讓客人光顧,最主要的就是行銷,不管是打廣告或是網頁宣傳,想要有人上門就必須行銷,這個觀念對老師來說是重要的,在有了這個認知後回到木作上,客人被廣告吸引上門後逛完就不太會再來了,那要怎麼做才能使顧客再次光臨呢?不外乎要不斷推出新東西、新體驗跟新活動,這也連結到同學所體驗的木作上。 開始體驗後師傅首先說明操作方式,將一根木塊放置固定的底座,再把鉋刀緊貼木塊上,抓緊鉋刀往前削到底,削3到5次後就換面,直到鉋刀削不了後就完成第一步驟,因為底座傾斜的關係,前面會比較細,形成筷子的形狀,筷子成型後就接著第二步驟-四邊形的木筷子邊角用粗砂紙磨圓,才不會刺傷手,再來使用細砂紙磨整根筷子,使其變得光滑平整;全部完成後可以用電熱筆在筷子上標記,很多同學都寫了自己的名字,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手作木筷,最後會有工作人員幫忙將油均勻塗抹在木筷上,讓筷子能夠使用得更久,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完成筷子後,同學們也參觀樓下的工坊,除了販售平常會用到的餐具,具有質感的家飾以及送禮自用兩相宜的伴手禮品這裡也看得到,甚至還有故宮博物館的紀念品,大家隨意走走看看,自在聊天,師傅也跟同學們介紹各種商品,現場氛圍放鬆療癒,突然叮叮聲傳來,小朋友將木球放入穹頂木音琴,木球隨著軌道一層一層滾動,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時間靜止般,大家停止了交談,視線隨著木球移動,沉浸在木頭互相敲打交織出的樂章中,有些人還不捨從這裡離開呢!
下午由宜蘭傳藝中心的組長介紹傳藝中心ESG,目前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承包商為全聯集團,全聯集團承包下傳藝中心後,為傳藝中心創辦了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非常積極的在傳藝中心進行各項投資。分享的主要內容為傳藝中心如何運作ESG,從這次的體驗活動切入,藍染和木工的DIY,在永續環境上,有什麼樣的幫助?同學們回饋:其實它們都使取用大自然的資源,但這些資源能夠被有效的回收或是利用,像是藍染所使用的染料,使用完後染料100%可以回到大自然,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木工的部分這次做的是手工環保筷,環保筷本身就和永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而材料上是使用木材邊角料,有效地解決邊角料的浪費問題,一樣有永續環境。也有同學回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了豐富的台灣傳統文化,從戲曲、手工藝到民俗活動,讓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多樣性與延續性。這裡不僅保存歷史,也提供了與現代生活結合的創新展演,非常值得深入體驗。這次的整個遊程和ESG相扣的非常緊密,這不管是遊程的設計和實施,讓學生們有更好的啟發。
本活動共有37位學生填答回饋問卷,平均分數為4.7分,各題勾選次數、平均分數如下表:
題目 | 勾選次數 | 平均分數 | ||||
5 | 4 | 3 | 2 | 1 | ||
1.導覽專業度 | 26 | 11 | 0 | 0 | 0 | 4.7 |
2.整體滿意度 | 26 | 11 | 0 | 0 | 0 | 4.7 |
合計 | 52 | 22 | 0 | 0 | 0 | 4.7 |
註:5=非常滿意、4=滿意、3=尚可、2=不滿意、1=非常不滿意。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2-13.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1-14.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4-13.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3-15.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6-8.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5-9.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8-5.png)
![](https://usr.niu.edu.tw/wp-content/uploads/7-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