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技術」為本計畫課程。除課堂講授基礎理論外,期望學生能透過植保專家演講拓展視野,將所學與創新應用於未來實作中,增進農作技能並穩固農學基礎,故安排此次「病蟲害綜合管理」演講。
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 IPM)有別於傳統對害蟲的趕盡殺絕,在病蟲害管理上將田間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EIL)之下,而非以高毒性、廣效且單一的農藥進行防治,此管理方式比起關注單一病蟲害的影響更看中整體田間生態系統的交互作用,以多樣綜合的操作手法去預防、減緩與控制田間病蟲害的發生。
有害生物綜合的五大目的為 1.去除有害生物並防止再次發生 2.減少農藥使用 3.減少環境外部成本與降低田間工作者的建康負擔 4.防止病原產生抗藥性 5.了解病蟲害的發生條件並加以預防。現今農業IPM觀念結合物聯網(IoT)輔助,田間工作者能更即時掌握田間狀況,能做到遠端與自動調整田間的微氣候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對症下藥」說起來簡單但背後蘊藏了大量的實務經驗與知識背景,本次演講陳博士教導同學如何分辨植物是處於生理障礙還是植物病害。生理障礙是由植物生理問題導致植物出現生長勢衰弱、葉片顏色改變或開花異常等狀況,實務上生理障礙經常是環境劇烈改變、養分缺乏或過量導致的生理異常,例如:缺鐵導致蓮霧葉尖壞疽、菠菜寒害導致葉片白化等。植物病害分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與病毒病害,本次演講以田間病害圖片講解病徵與該病的好發條件,例:溫度、濕度與特定生物,讓同學對於病害診斷有基礎的認識。
「預防勝於治療」IPM中預防病蟲害發生是透過營造病蟲害不易生存與快速擴散的環境達到預防的目的,,在預防方面中田間的監控至關重要,往往眼睛所捕捉到的僅是冰山一角,在沒有傳感器輔助下,可以通過以費洛蒙或黏蟲紙等物理陷阱誘捕有害生物觀測田間病蟲害發生的情形,或是計算面積內病蟲害發生比例進而採取必要的行動。 藉此次陳博士的專題演講,相信同學未來在面對病蟲害時能發揮今日所學解決田田間的突發狀況,在建設農園時也能透過對病蟲害與環境的關係做出相應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