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會議記錄
    • 委員會會議記錄
    • 計畫管考會議記錄
  • 實踐計劃
    • 關於社會責任實踐計劃
    • 當期 USR
    • 當期 USR HUB
    • 前期計畫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Menu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會議記錄
    • 委員會會議記錄
    • 計畫管考會議記錄
  • 實踐計劃
    • 關於社會責任實踐計劃
    • 當期 USR
    • 當期 USR HUB
    • 前期計畫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宜蘭
大學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會議記錄
    • 委員會會議記錄
    • 計畫管考會議記錄
  • 實踐計劃
    • 關於社會責任實踐計劃
    • 當期 USR
    • 當期 USR HUB
    • 前期計畫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Menu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會議記錄
    • 委員會會議記錄
    • 計畫管考會議記錄
  • 實踐計劃
    • 關於社會責任實踐計劃
    • 當期 USR
    • 當期 USR HUB
    • 前期計畫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宜蘭
大學

實踐計畫

關於實踐計畫
當期USR
當期USR HUB
前期計畫

「原住民農教育體驗探索」課程-原民特色作物介紹Ⅱ

大南澳地區積極推動青創培力與六級產業化發展,並以實踐型課程為媒介,開設了「部落經濟共享實踐」大學部一般選修課程,鼓勵學生深入部落、結合在地資源,探索文化與產業的融合可能。該課程不僅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實際參與與行動力的培養。

課程中,原專班應屆畢業生育誠與裕帆選擇進入碧候國小進行深度實作。他們與在地居民攜手,在學校周邊種植泰雅族傳統作物——小米。這不只是一次農耕體驗,更是一場文化的再發現。透過種植過程,學生們理解了小米在泰雅族歲時祭儀、信仰系統及生活記憶中的關鍵角色。

此外,育誠與裕帆也設計並帶領小朋友進行小米飾品的手作課程,讓部落學童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學習傳統工藝技巧,認識屬於自己文化的美感與精神價值。從選材、設計、製作到成品展示,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對文化傳承的尊重與創意表達的可能。

這段從農耕到教學的歷程,不僅深化了學生對原民文化的理解,也讓他們在課堂外真正體會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實踐價值。在知識與行動之間,他們搭起了橋樑,也為地方創生注入了年輕而溫暖的力量。

這樣的課程成果顯示,當高等教育與在地連結,當學生走入真實社會脈絡,不僅能夠賦能部落、帶動產業,也能培養出具備社會責任感與創新能力的新世代青年。

Prev上一篇「社區生態旅遊」課程
下一篇「原住民農教育體驗探索」課程-小米美食DIYNext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地方創生
  • 實踐計劃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Menu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地方創生
  • 實踐計劃
  • USR專刊
  • 相關連結

Copyright 2020 NiUUSR